金华市金西片区(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
规划(2021-2035年)批后公布
《金华市金西片区(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人民政府批准(金政函〔2025〕5号),现将主要内容予以公布。
一、规划范围和规划期限
规划范围包括镇域和镇区两个层次。
镇域规划范围为汤溪镇、罗埠镇、洋埠镇行政辖区的陆域空间,总面积202.08平方千米,包含1个社区、86个行政村。
镇区范围包括建制镇政府驻地的建成区和规划城镇建设用地集中区,面积23.71平方千米。
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基期年为2020年,近期至2025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二、目标定位与空间策略
1.总体定位
确定金西片区功能定位为:金义都市区西部门户枢纽、金华市区西部新兴产业发展极、金华市区现代农业集中片。确定汤溪镇功能定位为:千年古城复兴示范镇、新型城镇化主战场、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发展主平台。确定罗埠镇功能定位为:******居宜游的古埠风情小镇。确定洋埠镇功能定位为:金华市区西部门户、农业产业示范镇。
2.规划目标
至2025年,国土空间结构和布局持续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水平明显提升,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取得显著成效,金华市域西部新兴产业平台不断精进,金义都市区西部门户枢纽核心功能显著增强,金华市域西部山水田园区建设再上台阶。
至2035年,全面融入“两山一川、聚合主轴”的金华市区城市发展总体格局,“一心两区、一片两带、一屏三廊”的国土空间新格局全面建立,现代优质的农业空间全面形成,绿色稳固的生态格局进******居、宜业、宜游的金华市区西部门户新市镇建设取得决定性成就,全面实现“魅力金西、八婺明珠”的目标愿景。
展望至2050年,全面形成更高品质、更具竞争力、更可持续发展的国土空间,高水平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镇组团。
3.三条基本控制线
耕地保有量目标不低于6712.69公顷(100690.35亩),其中蒋堂镇托管区(杨梅山村、殿后村、黄碧垄村)耕地保有量目标70.16公顷(1052.40亩)。落实永久基本农田面积6209.06公顷(93135.90亩),其中蒋堂镇托管区(杨梅山村、殿后村、黄碧垄村)永久基本农田面积54.76公顷(821.40亩)。
落实生态保护红线3623.28公顷,包括浙江金华婺城九峰省级湿地公园生态保护红线、婺城区九峰水库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婺城区九峰山风景名胜资源保护生态保护红线、婺城区沙金兰水库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
落实城镇开发边界面积1992.78公顷,其中蒋堂镇托管区(杨梅山村、殿后村、黄碧垄村)城镇开发边界面积55.07公顷。
4.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构建“一心两区、一片两带、一屏三廊”的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一心两区:打造以峙垅湖公园为核心的金西片区中心,建设罗埠老集镇、洋埠老集镇、下潘工业平台组成的北部城镇片区和以峙垅湖公园为核心的金西新城,勾勒城乡生活的美好蓝图。
一片两带:形成一片形成量大质优、集中连片的耕地集聚片;沿南山山前、衢江沿岸形成两条休闲旅游、景观营造、集粮食生产于一体的农业产业示范带;确立农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一屏三廊:保护南山生态屏障和衢江、厚大溪、莘畈溪三条生态廊道,构筑生态安全的坚固屏障。
5.镇村体系规划
规划构建“重点镇、一般镇、中心村、一般村”四级镇村体系。规划中心村7个,为黄堂村、仓里村、寺平村、厚大村、湖田新村、越溪村、五都钱村。规划一般村79个。
6.用途分区规划
深化落实上位总规划确定的生态保护区、农田保护区、生******居住生活区、综合服务区、商业商务区、工业发展区、物流仓储区、绿地休闲区、交通枢纽区共七类二级用途分区;乡村发展区细分为村庄建设区、一般农业区、林业发展区、农田整备区共四类二级用途分区;其他保护利用区细分为矿产能源发展区、区域基础设施集中区、特殊用地集中区共三类二级用途分区。规划明确各类用途分区的范围边界、面积,实施国土用途管制。
三、用地布局规划
1.农业空间布局
以土地综合整治为重要抓手。打造15片永久基本农田连片整治示范工程,优化耕地空间布局。以提升粮食产能为首要目标,以农田保护区为重点区域,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面推进规划范围内耕地提质。稳定现有优质种植空间,发挥茶园、果园种植优势,打造一批以茶叶、葡萄、杨梅等为代表的名、特、优、新农产品基地。
2.生态空间布局
重点在南山区域开展健康森林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落实国土造林绿化空间成果,构建结构合理、景观优美、功能完备的森林生态系统。构建以河流水库为主要骨架的核心湿地保护体系,加强湿地公园、湿地自然保护小区等建设。以衢江、厚大溪、莘畈溪等主要河流为重点开展自然河湖水系保护,保障自然水系空间。
3.建设空间布局
******居住用地规模与布局,合理安排保障性住房用地,重点保障城镇工业用地,适度增加城镇商业服务业用地,重点保障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推动既有公共服务设施提质升级,完善教育、文化、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合理布局留白用地,满足镇域村民向镇区迁移及撤并村安置的需求,严控村庄建设用地,至规划期末村庄建设用地逐步降低。
四、支撑体系与安全保障
1.综合交通规划
构建快速便捷、客货分离、城乡一体的对外交通体系。规划在既有沪昆铁路和沪昆高铁的基础上,加强与黄山方向的客货联系,预留金华至黄山高铁(金衢城际)、金华至黄山货运铁路的线位,规划汤溪站为铁路货运枢纽;加快建设婺城港罗洋作业区,融入衢江三级航道发展;规划形成“三横两纵”的公路网络格局,建设新G330线路、S215(兰溪-龙泉)、S316(三门-江山)、S315(三门-龙游)和S319(义乌-江山)等。
构建衔接高效、功能匹配、组织合理的城镇村道路网络体系,镇区道路网密度达到6.76千米/平方千米。城镇道路体系方面,规划形成2快4主干14次干的路网格局,加速城镇道路“成环成网”。镇区内涉及路段长度160.19千米;乡村道路体系方面,规划形成以县道为骨干,乡道为基础,村道为末梢的网络体系格局,路段长度112.9千米。
构建以轨道交通和中运量体系为骨干,常规公交和区内公交为主体的多层次公交体系,规划布局公交首末站 3处、公交枢纽站1处(兼综合车场)、公交场站4处、公共停车场19处。
2.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居住型”“产业型”三个类型的“15分钟”“5-10分钟”城乡生活圈,建设覆盖全域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提升以峙垅湖公园为核心的金西新城高等级公共服务设施能级,提升区域服务、辐射能力。提升镇级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加强乡镇服务带动作用;完善社区(村)级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构建具有活力的社区中心,营造便捷的社区生活环境。
3.市政设施规划
结合上位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落实给水、排水、电力、通信、燃气、环卫、水利规划等专项内容。
4.国土空间安全与防灾减灾
******消防、防洪排涝、抗震、地质灾害防治、人防、防疫、危险源控制等防灾设施标准与措施。
五、历史文化保护与景观风貌塑造
落实上位规划历史文化保护线,保护规划期限内逐批公布的文保单位、文物保护点等。
落实上位规划城乡风貌控制线,将峙垅湖滨水地区、汤溪古城、罗埠老街、洋埠老街等重要滨水地区和历史资源集中区域,纳入城乡风貌控制线。重点管控衢江、厚大溪、莘畈溪三条生态廊道,重点加强九峰山景区、山麓和溪口等特定地区管控。
围绕“禅意九峰·漫游金西”主题,以姑蔑古国文化为灵魂,以全域化景区的空间发展格局为躯干,以“品牌景区+特色古城+风情古村+精品游线”的空间结构为骨架,以“溪水+绿道+登山步道+阡陌小道+绿色交通”的微循环为经络,打造乡村漫游生活新模式,构建“一山”“一城”“两区”“两廊” 全域旅游格局。
六、规划传导与实施保障
1.详细规划传导
综合考虑行政管理范围、地理空间要素、特定管控区域范围(九峰山-大佛寺省级风景名胜区等)、用地权属边界和现有详细规划编制基础等因素。全域规划范围内共划分76个详细规划编制单元。其中8个城镇单元,68个乡村单元。
2.规划实施保障
依据乡镇级规划数据库建设标准和数据汇交要求,形成乡镇级规划数据库,纳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作为详细规划编制和审批的基础和依据,维护国土空间规划的传导性、约束性、权威性。建立规划定期体检评估和修改机制,完善规划监督机制。




